第174章 夏至 六 (第1/4页)

王老尚书的府邸在保民坊,地处京城西南,本也是平头百姓聚居的所在,却因为有王家的宅邸在此,竟也慢慢繁华了起来。

王老尚书姓王名维字怀义,是甘露八年的进士。外放地方时便是一位能臣。因他出身商贾,每每调任总能为当地找到财路,无论当地先前如何凋敝,三年期内总能有所改观,世人称之为王财神。屡次评优之后,仁宗亲自下旨调任他到户部任职,上任不到一年他又提出商税改革,仅此一项便为朝廷增收百万,故而特赐了一座府邸给他。

仁宗曾点评王维心思缜密行事练达,遇事沉稳顾全大局。这十六个字的评语便足以概括王维的一生。

承天之变时,王维坚守户部,时为肃王的赵铮竟也无法从他手里抠出一两银子。然而当代宗在北地厉兵秣马,国库捉襟见肘时,又是王维屡献良策,无论国库如何空虚,只要前线需要粮饷,他又总能变戏法似的给代宗抠出银两应急。

征战数年,秦大将军终于不负众望,一举击破敌军主力,不仅收复了云州故地,更把国境向北推进了数百里,逼迫敌军退守上京。不久之后,西线战场也频传捷报,宋延龄借西域诸国内乱之际,一举突破至高昌,再次打通了封闭百年的丝绸之路。

两线大捷,一时间举国欢庆。

战事结束便要论功行赏,如秦冉、梁瑞、宋延龄等武将纷纷论功封爵,文官也有多褒奖,到最后时,代宗却把王维单独叫了出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恭恭敬敬给他鞠了一躬。王维哪敢领受,早吓得魂不附体,跪在地上体如筛糠。

代宗却说:“十年征战一朝凯旋,王维的功劳实不亚于秦冉、梁瑞。若是没有他主持户部,国家哪有钱粮供应前线军需粮饷。只可惜本朝祖制在前——不得军功者不能封爵,若非如此,朕本该封你一个安国公的。”

王维跪在地上,被这番话感动得涕泪横流,身边的臣工也都唏嘘不已。

代宗说着,便从盒子里取出来一块笏板,亲手交到王维的手上:“怀义,‘国之柱石’这四个字,你当之无愧。”

那一年,五十五岁。他接过“国之柱石”之后却如变了个人似的,坐在户部尚书的位子上,嘴里讲的却全是些圣贤之词,弄得礼部尚书刘梓航整日提心吊胆,总疑心王维是存心要夺他的礼部。于是乎,朝堂之上便总能见到两个老头之乎者也斗个没完,皇帝也不制止,只乐呵呵的看他们分出胜负才肯退朝。

梁书讲完这些,便指着王家门前的一通石碑给江屿解释:“这文官下轿武将下**石碑,整座京城也只有两通而已,你看,这上面的字可是代宗陛下的御笔,这可是无上的殊荣呢。”

江屿哦了一声,双手合十便冲着那石碑拜了几拜,嘴里喃喃念叨着久仰久仰,往来的行人见他这副模样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梁书觉得丢人,拉着江屿便去王家门前递上拜帖。

家丁见拜帖上写着武英侯府的名号哪里还敢怠慢,把两人引到门房喝水休息,自己则拿着拜帖向内通报。足足过了两盏茶的工夫,王崇恩才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见到粱书和江屿过来,眼圈竟有些红了:“退之、江先生……你们能来真是太好了,祖父他老人家怕是……”

梁书一直以为王老尚书是在装病,如今看来竟是真的病入膏肓,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安慰好友。

江屿毕竟是郎中,赶忙问起病情:“王大人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