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正旦祭祖身世之疑 (第2/3页)

染,并没有溅上鸡血,他扔下公鸡和菜刀,菜刀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任一名仆人将鸡身送去厨房,而鸡首被另一位仆人擦干血迹,悬挂在了门上[1]。

荀忻看了眼被挂在门上,还没凉透的鸡首,鸡冠鲜红,双眼微闭,心有戚戚然地转头走了。

他心道,“别问,问就是过年习俗。”

鸡兄安息,你为人类付出了太多。

……

众人在堂中吃过了早饭,就要出发去祭祀祖先。

荀忻跟着荀彧,走在队伍尾,手上提着祭品,嘴里嚼着“胶牙饧”。

所谓的“胶牙饧”,是一种饴糖,同样是这里过元旦的一个风俗。

古代汉语中,“胶”和“固”是一个意思,据说在正日吃这种糖可以让牙齿牢固。

当然荀忻听到这种说法时,只有满脑门的问号,吃糖固牙?让他再次感慨,科学与玄学,果然隔字如隔山。

他们一行二十余人,扶老携幼,走过一段不短的乡途,终于走到了荀氏的祠堂。

此时的祠堂还不是荀忻记忆中,在徽州见过的,建在村中用来供奉牌位、门槛很高的高大建筑,而是直接修建在坟墓前,用来祭奠和摆放祭品的一间小屋。

小辈们将手中提着的食盒放下,将菜肴、碗碟以及酒器摆放整齐,随后恭敬地侍立一旁。

荀绲作为年纪最大的家长,要“敬酒降神”,给各路神明斟酒。

他仪态恭肃,口中祷祝道:“……年华如驶,节序更新。椒花献颂,柏叶制铭。音容虽远,报本情殷。逢兹岁首,旧典宜遵。”

“谨具牲醴,佐以粢盛。荐修岁祀,奠献恭伸。谨告[1]。”

祝罢,他将酒樽微微倾斜,清亮的酒『液』流在地上,被刻意浇成“心”字形。这个流程便成为“酹酒”[2]。“酹酒”完毕后,祭祀仪式便完成了。

荀氏的二十余人便排成行列,跪坐在祠堂内,各自上前给家长敬酒,这就是所谓的“称觞举寿”。

此时敬酒所用的酒,便是荀勉之前要当做节礼的“椒酒”。

“椒酒”也并不是荀忻以为的用花椒籽酿成,而是采集椒花所酿。古人以椒花芬芳,寓意吉祥,因此把它和寓意长寿的“柏酒”一起,作为新岁所饮之酒。

敬酒时先敬长者,饮酒时却要让少者先饮。这是因为时人认为,过了年,少者便长了一岁,要以酒贺之;而老者活一年便少一年,又失了一岁,因此后饮。

正旦饮酒是祭祀的仪式,所以要态度恭敬,并且不能喝醉,大家只用喝一杯就行。

于是等荀绲饮完椒酒,整个祭祖仪式便结束了。

大家各自分散,有的回了家,有的人还要单独去自己的亲人坟前祭拜。

荀忻顺着因踩踏而形成的小路,往坟冢群中走,荀勉没有跟来,他连他父母的墓都不知道具体在哪儿。

幸而他如今识字,于是沿着小径边走边看,眼神在那一排排的墓碑中搜寻,很快便找到了刻着“荀靖”大名的墓碑。

这块石碑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圆形的碑首刻着屋形纹饰,碑文隶书,右行首列书“光和三年十一月己巳”,左行首列刻“颍阴高阳里荀叔慈”,中间的碑文简要概括了荀靖的生平事迹。

“光和三年?”他在心底算了算,原主是熹平二年生人,也就是说荀靖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