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当道鸣冤豺狼硕鼠 (第1/5页)

荀元衡不识得此人?

一旁的同来吊丧的客人虽然收回了视线, 目不斜视,暗自里各自竖起耳朵,默默看起好戏。

荀氏大名, 谁不想结交?但要像这位一般简单粗暴地上前搭讪, 实在是自跌身份, 有失体面。

中年人仿佛也察觉到了尴尬, 眼里的激动平复下来, 冷静自持地向荀悦、荀忻揖了一揖, “在下汝南平舆陈师谨,名恪。”

“我母出自贵宗, 久闻侍中与将军之名, 名为姻亲,只叹世『乱』流离,无缘相见。”

“所谓‘金质玉相, 内外俱美’,二荀龙光盛资,真乃百闻不如一见。”

荀忻神『色』未变, 眼神望向自家大兄。

这位与荀氏是姻亲?

在场的人一听这话, 对此人的印象又差几分。攀亲带故,极尽吹捧, 果然是阿附之徒。

“谬赞。”只见荀仲豫略一思索,回礼问道, “足下为汝南陈太尉之后?”

啊?汝南陈太尉之后, 是那个不畏强御陈仲举?

党人领袖, 桓帝时的太尉,陈蕃?

党锢之时他家不是被灭门了么?等等,好像是还留有一子逃脱, 剩下一支独苗……

那没事了。

汝南陈氏向荀氏示好,门户相当,没他们什么事。

旁观的人失了看热闹的兴致,继续与身边人的交际。

仆从上前来,引他们入座。

人情寒暄过后,荀悦望一眼自家堂弟,再问陈恪,“足下与仆从弟相识?”

“不然。”陈恪不好意思地向荀忻拱手,“于冀州时即闻荀君智名。”

这位仁兄说话太客气,可能是个人风格。

早有耳闻?说得像是他的『迷』弟。

“于冀州时”?荀忻回忆了一番,他在冀州的风评……并不好啊。

不该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的……“炸炉荀郎”吗?

按下满腹的疑『惑』,荀忻礼貌称谢,接着问道,“师谨曾居冀州?”

话音落地,他察觉到陈恪有那么一瞬间皱了眉头。

“元衡有所不知。”陈恪微笑道,“家君早年间避难,客居冀州甘陵,天子都许后,恪与家君父子旋即迁回故里。”

陈蕃满门被诛是数十年前党人的惨事,若非故吏朱震拼命藏匿下陈蕃的一子,宁死不肯透『露』其下落,汝南陈氏差点便遭族灭。

元衡无意之语却揭人伤疤,荀仲豫忙引开话题,“自从家姑逝后,二家久不相通矣。”

陈恪所说的姻亲,原来是他的姑母?

那陈恪岂不是他的表兄?

但看荀仲豫与陈恪对面不识,相逢如同陌路,怎么也不像是表兄弟。

“家母待我如亲子,不想猝然而逝,倏忽二十余年矣。”陈恪感慨一声,沉默下来。

原来他姑姑是此人继母,难怪。

荀忻抬眼对上陈师谨的视线,微微颔首,“节哀。”

话题在荀仲豫的带偏之下,逐渐歪向了学术交流,陈恪才学不差,在他大兄面前尚且能侃侃而谈。

跟随来凑数的小辈们耐不住枯燥,小声交流着对各士族的了解。荀忻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往来的客人身上,这些人显然把吊丧当作是社交机会,言笑、作揖,长袖善舞之辈抓紧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