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官路迢迢 (第2/3页)

听到张一凡来访,他就笑了,“你小子真沉得住气,永林的事情都弄好了吗?”

说完,他又猛地拍拍脑袋,看,我把这事又忘了,你现在党校进修。

张一凡说,“其实我老早就想来看望您了,只是事情总有不凑巧,学校里实行的又是封闭式管理,我出不来。”

总理道:“你这算是打学校的小报告?副院长都跟我反应过了,你们第一次实现封闭式管理,一个个都跑出去了。学校这也是为你们好,学习总得有个学习的样子。否则以你们平时在下面的作风,课堂恐怕是没有几个人。”

张一凡讪讪地笑了,“是,是,副院长其实也是为大家着想。他这也是用心良苦。”

总理就道:“其实,我一直想再跟你谈谈关于永林那锰矿的事,但我一忙就把这事忘记了,而你也一直没有来找我。关于永林锰矿的事,我也写了几点建议,你拿回去看看。”

总理递过一个本子,张一凡接在手里,忙说了声谢谢。

他要打开看的时候,总理说,回去再看,现在不急。

自从那一次永林视察,张一凡对总理老人家的形象又高大了几分。总理平时日理万机,可是在那种情况下,他跟一个普通人一样,把自己放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谈到城市规划与发展,他又能从这个角色中脱颖而出,站在一个别人看不到的高度,纵观全局。张一凡最佩服他的就是那种果决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总理的大局观,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那种眼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后面,总理跟他说到李虹,“李虹怎么样了?”总理的话里,透着对晚辈的关怀。

那一次永林之行,李虹病倒了,总理是上了飞机之后,才发现李虹一直没有出现,这才问起身边的人。李天柱告诉他,李虹中暑了,正送往了永林中心医院。

张一凡说,李虹那次中暑之后,没几天就恢复了。现在应该还在双江,我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她。

总理居然有些歉意地道:“这个李虹,身子太弱了。要知道她扛不住,我也不会叫她硬撑着,她这个人虽然是女孩子,但性子犟。不过,李虹倒是一个苗子,她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刚正不阿!有原则!”

张一凡说总理目光如矩,什么都逃不过您的眼睛,不过我更认为,李虹适合做纪委的工作,搞经济不应该是她的强项。

总理就哈哈大笑起来,夸奖了张一凡一句,“英雄所见略同,她这性子,的确应该在纪委这个位置上更恰当一些。”

这话总理本不是打算说的,没想到张一凡跟自己不谋而合,因此,他就忍不住说出来了。总理道:“那你认为自己,更适合搞什么?”

张一凡说,“经济,其实我更喜欢抓经济。”

听了张一凡的话,总理又问,“以你看来,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里,最大的困扰在哪里?”

张一凡想了一下,发现总理眼中那丝欣赏,他就壮起胆子道:“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里的主要矛盾在于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沿海城市将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而内陆城市将慢慢拉开与他们的差距。还有,房地产事业的飞跃,虽然会带动很多行业,很多地区进入一个繁荣时期,促使地区经济迅速膨胀。房地产事业的迅猛发展,虽然不违背我党的方针政策,拉动了内需,但他必将带来困扰。在若干年以后,房地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