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波折 (第2/4页)

药。老兄何其急也!”

“你且讲来,如何对症下药。”

要想对症下药,上策莫过于直接去寻饶介之。只要能把他给说动了,使得其改变了主意,问题当然就能迎刃而解。但是,海东使团在浙西人生地疏,门路不多,想见饶介之怕是不容易。这个办法十之八九难以行通。

上策难行,是否能有中策?

中策,绕开饶介之,直接托人去帮忙说辞,比如那个曾出使海东的东吴使者,去给张士诚下说辞。把张士诚说动了,问题也自然也可以得到顺利解决。但是,以张士诚与饶介之的关系,饶介之侍从文学,几乎每天都要与张士诚见面的。要想绕开饶介之,怕会更也是难上加难。

他熟思良久,却也是苦无良策,看诸人都在看着他,等他回答。只好徐徐答道:“难以一蹴而就,非得缓而图之。”

憨大胆拍案而起,说道:“岂不废话!”双目圆睁,抖擞衣袖,左手按住腰间,振奋右臂而发怒说道,“想那士诚使者来我海东,主公殷勤招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待其之情,不可谓不深厚!咱们千里迢迢,远至平江。却将咱们空闲投掷,见也不与相见。难道这就是有‘仁厚’之名的张士诚,接待客人的方法么?”十分生气。

那谨慎人急道:“且小声!”

一边说,他一边忙转头向窗外去看,不放心,又走到门口,打开门,往外边左右看了一看。还好,没有府中的仆役、侍女刚好经过。院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渐渐转小的细雨,还在下个不住。落在树上,沙沙作响。风一吹,遍体生凉。室内多人都是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罗国器皱了眉头,说道:“天冷,把门关上。……,诸位,咱们远来出使,务要不辱使命。临行前,主公就有言道,说我等的此次出使,定然困难重重。如今虽如今未见士诚,已先遇一阻碍。这其实也早在预料之中了。主公又常说:‘每逢大事有静气’。大家不必焦躁,沉下气来。好生计议。”见方从哲静坐在一边儿,不说话,他问道,“中涵可有办法么?”

罗国器或许没有急智,但是毕竟经历丰富,当过儒生,从过军,也曾经心高气傲,也曾经历经坎坷,尝尽了世间冷暖,早把昔日的那点棱角抹去。自入海东,又连受重任,阅历与经验都也要得到了很大的长进。别的不说,单就沉稳的度量上来讲,确也是磨练出来了。

人的经验和阅历很重要,初次遇到困难,只觉难于登天,束手无策。把这个困难解决,过去之后,再遇到困难,就有了经验,知道不管怎样的难题,总有一个办法可以将之解决。关键就在:能否找到这个办法。

对能否说动张士诚,罗国器的确心中无底。然而,真到了遇到困难时候,比如方下,使团诸人中,最能静气沉思、不急不躁的,却也是非他莫属。

方从哲站起身来,负手在室内踱步,转了两圈,与那憨大胆说道:“时将军不愧行伍本色,壮气可嘉!中涵有一语相问,待到去见士诚的时候,时将军可有胆量,与我同行,并把你刚才的那番话再讲一遍么?”

憨大胆名叫时三千,上马贼老人,现为军中千户。

使团跋山涉水,出使大国,团内不可没有军卒护卫。这时三千虽为马贼、行伍的出身,小时候却也读过村塾,识得几个字,读过几本书,外貌上也不是很凶悍。打扮起来,换上文士服,远远一看,还能给人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