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扫荡 (第2/4页)

泊的第一条好汉及时雨宋江宋公明,便曾经在郓城做过押司。自宋以来,说书在民间兴起;入元,更又杂剧兴旺,梁山泊的故事因而得以了广泛的流传,不敢说妇孺皆知,至少也是人多有闻。

只不过,郓城的名气虽大,实则县城并不很大。受了战火的蹂躏,县城内住民更加是变得稀少,时当上午,城门处几乎不见人踪。

县城外二十里处,扎了一座军营。帅帐中,正有一位小将军揪然不乐。

他手中拿了一页文书,正过来、倒过去地看了几遍,气哼哼地丢在案上,叉腿箕坐,转头对右手边的一人说道:“真是岂有此理!”

“将军为何发怒?”

“巨野、山阳湖打得热火朝天,偏就咱郓城安安静静!眼见着赵左丞攻下了巨野,老杨、老李也打过了山阳湖。偏就咱郓城没半个敌踪!好容易等到主公令下,泰安传来这道军令,却又只叫咱扫荡周边。大功劳都落到了别人头上,俺带了千骑在此,莫非只是来旁观看戏?真可恼也。”

这位苦恼发怒的小将军,正是高延世,而他右手边的那人却是苏白羽,乃其部将之一。

苏白羽哑然,说道:“当初,将军随左丞渡河、奔袭巨野,来郓城可是你主动要求的。而且,当时左丞大人也只是令将军扼守要塞、不要放了曹州、东平路的只兵半卒过境便算是功劳一件;而将军至郓城,未足三日便将县城攻下,已经是功上加功。虽然没有能参与巨野、山阳湖之战,又何必抱怨?”

“啪”的一声,高延世猛地拍了下案几,怒道:“不错,当初来郓城是俺主动要求的!可是,俺为何主动要求来郓城?还不就是因为郓城比邻东平路,俺以为东平的鞑子必不会坐视巨野被围而不救,而只要他们敢来相救,咱们在郓城便就能有一场好仗可打!却又怎能知晓,那东平的鞑子却竟胆小如鼠,中了泰安之计,从始至终,居然连半个军卒都没有派过来!教俺苦苦等候至今。你来说,这怎能不教俺觉得可恼?”

却原来他当初主动请缨、前来郓城是打的这个主意。

老实说,他的这个主意还真算是打得不错。与其随赵过攻打巨野,群将济济,功劳难显;还真是不如独领一军,另立功劳。只可惜,如意算盘只打响了半边,东平路的元军根本不与他配合。

所谓“中了泰安之计”,他说的乃是潘贤二之计。为了防止东平路的敌人南下,给赵过造成压力,潘贤二献计给邓承志,请布疑阵,做出欲攻东平之势,以使东平之敌不敢妄动。东平元军果然中计。

苏白羽说道:“东平的鞑子虽然没有南下,将军未能与之一战;但据军报,在巨野一战中,左丞所部主力损耗甚大,惟将军却因为远处郓城而能够独以军全。济宁的战事至此,至多算是打了前半场,当与王保保及临汾的鞑子援军决战之时,料来将军必有大用。以末将愚见,不需恼怒。”

“说得轻巧!”

高延世重又从案上把军令拿起,指点给苏白羽看:“看见没有?命杨万虎、李和尚肃清面前的残敌,迅速进驻鱼台、金乡;又命庆千兴、傅友德加紧攻打济州,限期三日内必须克城;又命左丞、佟生养、胡忠一边清扫巨野、嘉祥间的残敌,一边原地休整,以备后战。

“你看懂了没有?这什么意思?……,各军皆有重用!

“左丞就不必多说了,能打下巨野本就是首功一件,谁也比不了。庆千兴、傅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