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6章 欲领符节征北虏(七) (第1/2页)

朱载坖显然是有些动心的,彻底歼灭蒙古一部,不管是对于朱载坖个人威望还是大明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大事,对于朱载坖来说,能够将土蛮彻底歼灭,对于朱载坖的个人威望,尤其是身后之名是极为有好处的,对于朱载坖来说,要是能够将土蛮部彻底消灭,对于朱载坖本人来说,就达成了昔日太祖、成祖都未能达成的伟业,而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国力、军力的一个重要展现。

这么好处自然这么大,风险也是不小的,在坐的臣子们都是老于军务的臣子,自然是知道戚继光的要求有多离谱,按照戚继光的要求,朝廷这次出动步骑二十万,对于朝廷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之前朝廷也经常十万、二十万甚至号称更多的兵力去征讨不臣。

但是那些都是在太祖、成祖时的,从正统以来就没有超过十万以上的兵力,朝廷这次要用兵二十万,这二十万人可都是实打实的战兵,为了保证这二十万人的征战,朝廷要动员远远超过二十万的人力为其转运物资才行,虽然朱载坖之前已经在辽东囤积了粮秣,可以减轻朝廷转运物资的难度,但是要保障二十万大军在千里之外作战,对于大明来说仍旧不是一个小工程。

而且按照戚继光的计划,朝廷是两路出师,一路走辽东,一路走大宁,两路官军之间要默契配合,这对于官军来说难度是不小的,而且按照戚继光的计划,官家的偏师要承担将土蛮部控制在松花江以北的重要任务,从大宁出发的官军精骑,要封闭北虏西逃的路线,给官军主力创造条件,对于李成梁来说,他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个问题的。

李成梁认为风险太大,难度太多,官军虽然也是骑兵,虽然有土默特部帮助,但是李成梁认为土默特部难以重用,毕竟他们都是蒙古人,不能过于相信,而对于堵截土蛮部,李成梁认为难度也是不小,对于北虏来说,他们可以四散而逃,而官军不可能将部队分散追击的,官军虽然能够拖住北虏一时,但是一旦北虏要跑,仅凭官军的精骑,是很难讲土蛮部全部堵在辽东的,这点李成梁必须说明。

李成梁仍旧坚持自己的捣巢方案,认为这样是最稳妥简单的方案,坦率的说,李成梁的这个方案确实是最稳妥简单的方案,获胜的概率也是很大的,所以李成梁仍旧坚持自己的方案,对于李成梁的方案,其实在场的重臣们并不陌生,这种方式从马芳起就被官军的采用,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斩首个几百、几千级,很难在百姓心中引起多大的震撼,官军用兵取胜,在百姓们看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所以一些臣子们认为李成梁又过于保守了,而朱载坖考虑的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对于朝廷来说,战胜土蛮固然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控制吉林才能对于大明有利的事情,朝廷不仅仅要将土蛮、兀良哈部从松花江以南赶走,实际控制吉林等地,还要保证朝廷能够稳定的在这里开展垦荒等事宜,所以排除土蛮的干扰,这点很重要。

但是对于李成梁的方案来说,捣巢固然能够对于土蛮起到震慑作用,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削弱土蛮的实力,但是要想用捣巢的形势要制止北虏的寇边,从嘉靖以来的实践来看,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这点朱载坖和在场的重臣们都很清楚,对于朝廷来说,要向稳定的控制一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在当地进行屯垦,能够有基本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于朝廷来说,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收到赋税,用以养活驻守的官军和其他朝廷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