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影响深远(求月票!) (第2/3页)

好书推荐: 战国第一纨绔 张若尘

扩大,而就地解决。

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是一个具有多种思想体系的法西斯军人,并有战略家之称号。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前两年,苏联第1个5年计划已经完成,第2个5年计划正在顺利实施。苏联的军事力量已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远东地区组成了以骑兵和坦克为骨干的大量快速集群,并构筑了不少边境的筑垒地域。

苏军在东北的周围,驻有约14个步兵师、950架飞机、850辆坦克,平均每个师有68架飞机,61辆坦克。而日军在东北仅有5个师团,220架飞机,150辆坦克,平均每个师团仅有44架飞机,30辆坦克,日、苏军事力量悬殊很大。

美国在“九·一八事变”后,已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马尼拉湾口的哥黎希律岛上,加紧构筑大型、现代化的地下军事工程。

石原认为,正是这两个国家在遏止日本当前和将来的行动,由于日本的军事力量与苏联、美国相差很大,因而他提出了一个开发“满洲”资源,使之成为具有自给自足和独立对苏、对美作战能力的国防方案。

之后日军参谋本部即以石原的这个设想,于1936年7月,制成了从1937年至1941年完成对苏联作战准备、开发“满洲”的5年计划意见书,并于1937年1月23日得到参谋总长载仁亲王的同意,并于1937年4月开始实施。

所以石原莞尔对当年秋季的卢沟桥事变以及上海作战,都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日本和中国打仗而消耗了力量,这正是中了苏联和美国的暗算;日本并没有作好打一场大战的准备。

由于向华北、向上海派兵,石原都提出“满洲”对苏战备不足,一但有事将难以应付的看法,认为日本目前正一心建设“满洲”,加强对苏战备以巩固国防,不要因插手中国问题而弄得支离破碎。

他还提出,如果和中国打起全面战争就会陷入泥潭,因此应果断的把华北部队撤至山海关的长城一线,然后由近卫首相飞往南京,主动与中国**商量解决日、中间之问题。

可是在日军的高级领导层中,对中国的态度大都持增兵和扩大侵略的主张,而石原则认为这些人,是缺乏卓识和远见,是把日本推向危境的僵化人物。在9月7日决定向上海增派第9、第13、第101师团后,石原莞尔提出辞去作战部长的职务,离开了日军的决策和高级指挥机关,最终“扩大派”占了上风。

“扩大派”的那些人认为“只要将少数的兵力一举投入到战场,就能获得重大胜利”,非但能如处理“满洲事变”那样,迅速解决华北事变,还不会招致美、英、苏等国干涉。

裕仁天皇向杉山元询问:“事变的处理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希望?”,杉山元乐观地回答:“事变将在两个月内得以解决。”

由此“扩大派”掌握了侵华战争的主导权,“不扩大派”没能制止战争。

结果却完全与“扩大派”预料的相反,三个月灭亡中国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一个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多月。

现在距离七七事变已经过去足足7个半月了,日军虽然攻占了中国首都南京,但是却没能迫使中国**投降,反倒是使的中国原本一盘散沙一样的**重新凝聚起来,枪口一致对外,这完全让日本方面始料未及。

尤其是在最近的这两个月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