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最后的决战(二) (第2/3页)

决,反对武力。

币原外交在20年代日本盛极一时,称之为“协调外交”。然后进入20年代末30年初,随着经济危机爆发,日本深陷困境,这个时期,日本军人出现了“一夕会”,“樱会”等社团。由于政**和国家危机,这一些军人开始干预**。

自明治建军以来,已成为军队根本精神思想——军人不干预**——这条铁的原则已被破坏。因为军人手里持有武器,而他们的武器正在左右**。

这样的趋势已经表现在日军各个主要行动中,并且他们不断在国内发动**,暗杀政要,而日本**对于当事人采取了姑息的政策,使得军人们愈加跋扈。

在这种情况下,军部已经达到了完全独立的地步。而且,军队内部形成了下克上的风气,比如说二二六**,再比如说关东军发起的满洲事变,同样还有导致中日彻底决裂的卢沟桥事变,这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历次事变中,日本方面存在三股力量,一是少壮派中下级军官,他们是事变的策划者,反感于**的**,外交上的无能,认为只有通过坚决的武力,才能完全占有满洲,从而解决国内困境。

二是日本内阁,主要指以近卫文磨首相为首的自由主义派官员。他们与“鲁莽”的军人不同,更注意国际形势的影响和日本的国际形象,也更关注其他列强的反应。他们反对粗暴简单的武力方式,希望用灵活的外交攫取在华利益。

第三股力量是中央军部,即大本营。陆军大臣属于内阁,参与内阁决策。一方面,他作为内阁成员,要维护内阁的权威和政策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作为军人,他又“天然”地赞成武力解决。

由此在事变过程中,军部明里落实内阁决议,多次劝阻关东军,但是在事变后又采取放纵的态度。其中原委,值得回味。

正是因为知道有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所以寺内寿一明知道归德战场事不可为,但是却依旧没办法阻止前线的部队。

其实寺内寿一心里也非常的理解前线的中岛今朝吾等人,原本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大日本帝国有名的悍将,结果却在一个小小的归德城被拦了下来。

这么多天了,非但没能将这座小城拿下来,耽误了救援土肥原师团最有利的时机,反而还损兵折将。

现在好容易数万大军齐聚归德,而城里的**守军已经摇摇欲坠,正是拿下归德全歼守军的好机会,他们不希望错过。

不要说是一向以冒险而著称的中岛了,这事儿换了寺内寿一自己也不愿意就这样灰溜溜的后撤的,因此他嘴上虽然说的凶狠,但是实际上心里却希望中岛今朝吾能给他一个惊喜。

只是这种惊喜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有点变成惊吓的趋势,这让寺内寿一的部早做准备。

“报告司令官阁下:第16师团急电,所部在归德城遭受重创,请求航空兵援助!”

寺内寿一皱了皱眉头,对着一旁的冈部直三郎问道:“冈部君,你怎么看?”

冈部直三郎想了想说道:“阁下,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全力支持前线的部队了,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直接派宪兵队到前线将中岛等人抓起来,不然的话我们无法阻止前线所发生的事情!”冈部直三郎道。

寺内寿一想了想说道:“呦西,既如此那就传我命令:临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