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黄海海战 (第1/4页)

好书推荐: 国土苍穹

十七、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后,由于朝廷的鼓励,兴起一投民间办厂热潮,到庚子年之前,共建成十几家民族纺织厂,由于1898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进口洋纱开始大量对华倾销。在外国资本的倾轧下,各纱厂盈利逐渐减少,到了庚子之后日益严重,一部分规模较小、经营不善的纱厂更是难以为继,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

其时,英美德等国在上海开办的纱厂也陷入困境,而日本资本却开始大举进军上海的纺织业。

林铄为迟滞日资进入,首先花了150万从麦边洋行手上抢购到了汇山码头和所属轮船公司及航线,随后又从俄华道胜洋行手上接手了裕晋纱厂、美商鸿源纱厂和兴泰纱厂的大部分股份,组成一个新的晋源纺织集,另外,张謇主持的大生纱厂由于效益较好,也兼并了苏州的苏仑纱厂,组成大生集团。

在林铄的支持下,这些纱厂得以继续经营,由于规模扩大,基本上能保持在微利状态。

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本输华棉纱处于停滞状态,加之输日棉花的停止,国内棉价大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和棉纱、棉布的价格暴涨,他所控制的两大纺织集团赢利大增,预计在1904年的全年收益将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由于日本生丝出口受到影响,这年的生丝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扬,林铄控制的桑蚕养殖业每年的蚕茧产量已经能达到十二万担左右。由于不断进行改良,随着优质蚕种的推广,林义庄丝厂所产厂丝一直售价较高,这年的生丝出口竟然能获利六百万两以上。

机器厂生产的三轮车给了林铄一个惊喜,这种由自行车和黄包车结合起来的东西一出现就以其省力、快捷的特点在各大城市成为公共交通的主力,大有完全取代东洋车的趋势,每辆售价高达120元的三轮车成为各地车行和有钱人家的抢手货。

每月一千多辆的销量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而每月五、六万元的利润更让机器厂总办王寿昌乐得合不拢嘴,要知道即使一台大型龙门铣床或是大型立式镗床也不过售价三千多元,机器厂每月光生产自行车和三轮车的利润已经足够买进三、四十台新式机床。

上海的华俄道胜银行三楼,黎承恩将一张纸条递到银行大班纳留克申手上,俄国人在上面迅速扫了一眼,然后抬起头问道:“消息确实吗?”

黎承恩说道:“从战争开始到现在,难道我们提供的情报出过什么差错吗?”

“哦,不、不,只是事关重大,每次都要确认一下。”纳留克申笑道,伸出手来拍了拍黎承恩的肩膀,“你干得不错,我想很快你就会晋升为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的总买办。”

“谢谢!不过提供情报的人想麻烦贵使将一句忠告转达给旅顺的舰队总司令,如果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无法顺利冲破日本人的拦截抵达海参崴的话,最好的结果是往南跑,那样虽然会被暂时解除武装,但总归还是能为帝国保存下一些战舰。”黎承恩继续说道。

纳留克申看了黎承恩一下,“嗯,这份好意我会转达的!”

看着黎承恩离去,纳留克申又仔细将那纸条看了一遍,然后用火柴将它点着,看着手上的纸条化为灰烬,他呆呆地站了几分,之后起身从衣架上取下外衣穿好,又戴上礼帽,手里柱着文明棍离开洋行。

出门之后,他叫上一辆时兴的三轮车,坐好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