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张工解聘 (第2/3页)

见?”

张工说:“她习惯了,礼拜天我要是不出去,她还觉得奇怪呢。”

“可不能那样。”周院长说,“经常冷落嫂子,会出事的!”

—·—

凤凰山市化工学院。

广告贴出去了。好像礼拜天的讲座比起平日的上大课,更被学生们重视,一般礼拜天来讲课的都是名流、学者、权威、大家。

这次的演讲人,是近来同学们传说、议论,只是没有谋面的大名人。据说这个人敢把国内还没有人生产过的,一套大工艺,不经过试验,直接搬上大工业生产。就凭他这点胆气和真知灼见,就值得见上一面。看看什么叫“艺高人胆大”!

于是,星期天上午八点不到,两百人的阶梯大教室就坐满了。化工系的、机械系的、自动化系的,连物理系、化学系的理科学生也都来凑热闹,挤得干燥系的正经主人家都没地方坐,只好坐在过道阶梯上。

等到九点钟响铃以后,地上也坐满了人。等周院长引着客人进教室的时候,已经下不去脚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周院长和张高工好不容易才挤上了讲台。

周院长笑着向大家摆手,让大家静下来,可是掌声一浪接着一浪,越来越响。这使张工想起了在南京八大剧场,演出时的热闹景象。于是张工也向大家招手示意,这更加鼓舞了同学,掌声形成了统一的节拍,经久不息。

窗台上也扒满了人,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好像全院的人都涌到了这里。就是往常请著名作家讲文学课时,也没有这么大的阵势。完全把张工当成明星、歌手了。

好不容易等到掌声停止,周院长致了开场白,介绍了张天翼工程师以后,便陪坐在张工的身旁,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规格,更显得讲座的隆重。

“同学们,以前批判过黑板上种田,我今天却要在黑板上开车,一是因为今天来的人太多,车间里装不下;二是因为车间里噪音太大,同学们听不清。最抱歉的是很多同学不顾天凉,席地而坐;更有甚者,许多人被挤在门外,或吊在窗户上。如果有必要,我建议下次讲座地点放在礼堂,免得我边讲课,边有一种负罪感。

“首先让我向这些地下的、窗上的和门外的同学们致歉和致敬!”

响起一片掌声!

—·—

“喷雾干燥是怎么搬到中国来的,又怎么在你们学院开花的。请听我像讲故事一样,从怎么起意的、怎么构思的、怎么考查的、怎么设计的、怎么制造的、怎么安装的、怎么试车的、和怎么生产的,一共八个故事,给大家慢慢讲来。

听了我的报告,你们就知道,一个新工程、新工艺是怎么诞生的;作为一个工程师,应该如何在工程中大胆地批判、大胆地创新;你们就会知道,一个工程从头到尾是怎么干的,作为一个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哪些知识积累!”

同学们放下笔,鼓起掌,经久不息。……

路过的学生看见大教室被挤得密不透风,就过来打听:“哎,同学,这里边在讲什么?”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有什么好听的,我当是讲故事呢?”

“这可比讲故事好听,他讲的是人生哲理,讲一个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品质和道德。”

“他把技术课讲成哲学课了?”

“何止哲学课,他把技术课讲成故事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