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大海母亲 (第1/4页)

“星期天早上,丁伟到‘寄宿宿舍’来找我,背来了一个背篓,里边装了半篓劈柴,旁边还插了两个橡胶的东西和一些杂物。我问他,你背些柴火干啥?他说,你别管了,路上跟你说,你吃早饭了没有?我说吃了。他说,那就走吧,今天是十点钟的潮,去晚了就赶不上了。

“听说如此,我马上抢过他的背篓。他说,你背不动。我说,从今天开始,背不动也得背。

“潮水是随着月亮涨退的,阴历初一、十五长大潮,是月亮对海水引力最大的日子。一天两潮,早潮十点,晚潮就是晚上十点,每天的时间都不一样,赶海的人都会算。我们家很少赶海,家务活儿都干不完,哪有时间赶海?所以虽然住在海滨城市,却对赶海的事儿一窍不通;因此,游泳也不行,就那五百米还是体育课上,在游泳池里学的。

“我们坐上二路电车,到底下车,好像是‘老虎滩’吧。丁伟抢过背篓一路朝山上走。我说,我来背。他说,等你背到了,潮水也长满了,捞个屁!

“赶海,要等海水退尽了,露出几里地的海滩,人们才能到平时没怎么动过的滩涂上,捞取更多的海物。只有个别的,年轻力壮、水性又好、又懂行的人,才能去边远的山沟,无人问津的礁石间,捞取更加珍贵的海物,比如:海参、鲍鱼和罕见的贝类、螺类等。

“我们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转过了四个山坳,来到一个小海湾,这个海湾平时是长满水的,只有退大潮时,才能露出下面的沙滩。丁伟在前面引路,走下山崖,翻过礁石,来到沙滩,把背篓里的东西倒出来。除了一捆柴之外,还有两个汽车内胎,一个汽管子,一瓶煤油,还有一个大饭盒,里面可能装的是干粮。

“丁伟吩咐我,你先打气。我就连忙把内胎铺开,夹上汽管子,拼命地打。丁伟说,悠着点儿,别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两个轮胎,够你打的。丁伟把柴火架成一个锥形,又理出两根绳子来,栓在两个轮胎上,又把汽管子接过去,给另外的一只轮胎打气。看他做这一切很熟练、很麻利,可是我已经累得不行了。

“丁伟靠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好像是驾轻就熟的一般;他背着沉重的背篓,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儿能难倒他呢!他不但在报纸上排在我前面,在生活中也排在我的前面。

“丁伟说,你在近处,不要走远了,你游泳不行。小心海流子,表面看去很平静,海底下的海流子力量很大,把你抽倒了,撞到礁石上能撞死你!他特意夸大其词,是要我引起注意。他又说,要穿鞋下去,小心海蜊子皮割破脚!我都一一答应,说起来都是同龄人,可我总像是在他庇护下的小弟弟。

“丁伟拖着一个充了气的轮胎,向远处的礁石游去,再三地叮嘱我不要远走,说我今天是实习,捞不捞到东西无所谓,绝对不能出事儿。

“我按照丁伟的嘱咐,在靠岸边不远,一房子深的地方潜水。一房子深相当于游泳池的深水区,还是有把握的,我能潜水一分钟,一分钟能干好多事呢,只是水太冷,现在是九月份,已经过了立秋,按老百姓的话,立秋以后是不能下水的,下水以后容易打摆子。立秋以后我游过,那是在游泳池里,谁知道海里的水怎么这么凉呢,冷得人上下牙齿嗑个不停。

“主要是北冰洋有一股寒流,经过日本海流进了黄海、渤海,所以才会这么冷,也正是这种冷暖交汇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