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成竹在胸 (第1/3页)

考查报告通过以后,就要画正式的施工图了。

张天翼就又把自己关在了他的小窝里。看来,两三个月又不会出窝了。

郑科长走过来,隔着绘图机的图板,向张工示好地说:“张工,我看你挺忙的,工艺计算部分就交给我吧,你把工艺条件和数据给我,我帮你算算吧。”

本来分工是郑主任管工艺,张天翼管设备,所以“喷雾干燥”车间的工艺设计也应该由他负责。

郑主任高中毕业以后,当了两年片警,不慎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摔伤了右脚踝,一瘸一拐地,无法再当片警,便改行学化工;

由于他聪明、好学,分配到凤凰山化工厂以后,几年的工夫,就把各车间的生产工艺摸熟了,慢慢地就熬上了设计科长的职位,这次万厂长组建“新技术开发办公室”的时候,就请他过来管理,这样张工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可以都不管,一心设计他的喷雾干燥了。

郑主任的工艺水平在全厂还算是拔尖的。可是跟刘义这个科班出身比起来,知识就有点陈旧,也不那么系统。

刘义是去年刚毕业的本科生,在学校学的就是化工工艺,再加上本人机巧灵敏,理解能力强,还能画得一手漂亮的工艺图,因此在设计工作中能够左右逢源。

在这次设计考查中张工就已经深有体会,要不是靠他详细周全的记录,也不会写出这份成功的

“考察报告”。把他分配给了郑工当助理,可帮了郑工的大忙,所有正规的文本和图纸,都是出自刘义之手。

至于洛雁,也是武汉大学正宗的化工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机械图也画得和她本人一样漂亮,只是对正规的工程设计还没入门,进入不了角色,再加上玩心太重,总想偷懒、耍滑,投机取巧,还需要很好的引导、激励;虽是一块璞玉,但还需要耐心的雕琢。

经过郑主任两天多的运算,把一份“喷雾干燥工艺计算书”拿出来了。张工手头工作很忙,就把计算书交给了洛雁,请她根据计算书上的数据,从机械样本中,选配出各种辅机,送给供应科派人全国去采购。

洛雁选着选着,“呀”地一声尖叫,又急忙把嘴捂住。

坐在屋子当中的郑科长,重重地打了两个响鼻;郑科长从心眼里看不惯洛雁的一举一动,他们两人就像天生的对头一样,不能互容。

办公室里正在低头工作的人,也都把目光转向坐在窗旁的洛雁。坐在对面的陈妤也停下描图笔,问她:“怎么啦?”

—·—

洛雁伸伸舌头,拿起样本跑到张工的小窝旁,隔着书垛,指给张工看:“不对呀,张工,引风机怎么那么大呢,一百二十个千瓦,三米直径,比一间房子都大!”

张工也感到奇怪,据他的估算,喷雾干燥整个车间的功率也没有一百二十千瓦。

张工把计算书接过来,看了几行就发现了问题;是郑工把进风温度从二百四十度改成了一百二十度,当然所有的辅机都要成几倍地增大。于是火就不打一处来,站起身来对屋当中的郑工说:

“郑主任,你为什么擅自更改我提出的工艺条件?”

郑主任理直气壮地说:“我早就告诉你‘强化剂’最高耐受温度是一百二十度,不能耐受二百四十度的高温;我是在为我们的产品负责,我不能眼看着你毁掉我们的两个车间和整条生产线,同时我也是为了挽救你,免得毁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