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第4/6页)
仔细查看后。
突然想起山西兵工厂上个月刚从德国引进了无缝钢管生产线。
“我立刻联系阎锡山,让他从山西调运500米无缝钢管过来,三天内就能送到。”
他当场拿出电台,拨通了阎锡山的通讯频道。
电话接通后,秦风简明扼要说明情况:“阎将军,青岛钢铁厂的冷却水管出了问题,需要你从山西兵工厂调运500米无缝钢管,运费由联军监督办公室承担,后续钢铁厂投产后,优先供应山西的铁矿冶炼需求。”
阎锡山本就盼着钢铁厂能早日投产,当即答应:“秦先生放心,我这就安排专列,保证三天内送到青岛!”
解决了钢管问题,秦风又来到炼钢车间。
看到华夏工人正在学习操作德国进口的炼钢转炉,却因语言不通,只能靠手势比划,效率极低。
他立刻找来翻译,让汉斯将操作步骤整理成中文手册,同时安排德国技师每天抽出两小时,专门给华夏工人做实操培训。
“工业发展不能只靠设备,更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秦风对身边的张宗昌说:“你从部队里挑选50名有文化基础的士兵,送到这里跟着汉斯学习,三个月后,让他们成为能独立操作设备的技术骨干。”
张宗昌当即点头,当天就筛选出50名士兵,送到钢铁厂培训。
这些士兵学习刻苦,不到一个月就能辅助德国技师操作设备,汉斯忍不住对秦风称赞:“秦先生,您选的这些工人都很有天赋,再给他们半年时间,完全能独立负责炼钢车间的生产。”
除了技术和人才,钢铁厂的能源供应也是秦风关注的重点。
厂区的蒸汽锅炉需要大量煤炭,而青岛本地的煤炭质量不高,运输成本也高。
秦风联系上山东的煤矿主,与他们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只要你们能保证煤炭的热值和供应量,钢铁厂就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同时帮你们修建从煤矿到厂区的铁路支线,降低运输成本。”
煤矿主们欣然同意,很快就组织工人加大开采量,确保钢铁厂的能源供应。
三个月后的投产仪式当天,青岛钢铁厂的厂区内彩旗飘扬。
高炉前围满了人,秦风、勒梅尔将军、威尔逊上校、穆勒上校以及华夏各军阀代表站在最前排。
上午十点,汉斯按下启动按钮,高炉顶部的进料口开始装入铁矿砂和焦炭,随着炉膛内温度逐渐升高,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缓缓流出,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张宗昌看着铁水,激动地说:“秦先生,咱们终于有自己的钢铁了!”
秦风却笑着摇头:“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把钢铁变成武器、变成机器,让整个华夏的工业都运转起来。”
他指着厂区东侧正在建设的车间,对众人介绍:“那边是无缝钢管车间,下个月就能投产,专门生产步枪枪管和迫击炮炮管。”
“南侧的钢板车间,将为冯玉祥将军的迫击炮生产线提供钢板,以后咱们的武器装备,从原材料到成品,都能实现自主生产。”
勒梅尔将军看着规划图,忍不住赞叹:“秦先生的布局真是长远!”
“青岛钢铁厂不仅能满足华夏联合军团的需求,还能带动周边的煤矿、铁矿、铁路等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工业链条。”
秦风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