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关于自己杀死自己的哲学问题(2) (第2/3页)

肯定很熟悉,毕竟拓拔氏对陇山的关注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开始,这是长生计划所不能比拟的。</p>

长生计划对大兴安岭的关注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且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中断状态,甚至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对其中的信息不甚了解。因此在这个方面的问题上,元志肯定比我有发言权。</p>

他肯定也看出来我的想法,但摇头道:“你对我们拓拔氏太过高看了,你是不是以为我们对地下的情况了如指掌?”</p>

我没有否认,他继续道:“事实上,我们的力量一直不足,北魏之后,我们没有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也没有像“长生”一样能够吸引权贵的招牌,而大兴安岭又是苦寒之地更不可能得到旁支力量的加入,因而拓拔氏几百上千年来都是止步不前的,甚至到了近代史上,我们只能看着陇山被日本人发现,而无法做出行动。”</p>

“宁汗青呢?”我问。</p>

“他比日本人走得更远,事实证明,你们的千年积淀是效果斐然的,他很快就摸透了陇山,至少其中一部分,并且从中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我们至今都没有弄清宁汗青到底在陇山发现了什么,是什么使得他将长生计划的重点转移到这里来。”</p>

“那他知道你们的存在吗?”</p>

“知道。“元志坦诚道:“他的第一次大兴安岭之行,队伍里就有我们的人,他找我们采取合作的姿态。这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拓拔氏的入局,为他提供了不少便利。至于他的第二次入山,就把我们彻底排除在外了。”</p>

这是很明显的宁汗青作风,团结需要团结的人,排除可以排除的人。作风实在,手段果决。</p>

看来拓拔氏对陇山的影响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大。</p>

元志随后又道:“不过我对地下的情况还是知道一点的,我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所在。”</p>

“哦?什么样的问题?”</p>

“你不知道其他人在河床上到底经历了什么,一切的变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首先你需要知道陇山下面到底有什么。”</p>

绕着绕那的,就是不说跟水字数似的,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p>

“根据萨满教的信仰,地窥是天地间最后一尊大神,是阳光的化身。”</p>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说的是阳光的化身,而不是太阳的化身。萨满教是原始宗教,以山川河流草木日月为信仰,以阳光为神祗倒还是很新奇。</p>

“那为什么要叫做地窥呢?”</p>

阳光其实也就是光明,无论怎样,似乎都和地窥这俩变态一样的字眼扯不上太大的关系。“对了,北岭荒史是不是你们写的?”</p>

他摇头:“我们不会主动将这些事留下痕迹,是其他人的手笔,这无关紧要。地窥的死并不是由于黄帝,二者没有关系,地窥所在的年代,比黄帝要早很多。”</p>

“那他是怎么死的?”我问。</p>

他压低声音,似乎是由于地窥就在身边,不愿意声音太大引起神明愤怒,我心说你都在人家脑袋里了,声音再小也没有用。</p>

他说:“地窥不是死于黄帝,而是死于光明。”</p>

光明化身的神祗,死于光明。</p>

嘿,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